激光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 > 正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什么意思(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历史沿革解读)

2023-05-04 16:14:0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估计难倒大家了吧,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有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中文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外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成信大、成信、CUIT

  院校代码:10621

  创办时间:1951年1月

  校址:主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分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属性:省部共建大学(中国气象局与四川省2010年共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入选)、2011计划(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入选)、CDIO工程(2008年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四川省

  党委书记:周激流

  2015年四川十:·

  本科招生电话:028-85966857、028-85968271

  全国综合排名:237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校训: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校歌:《有我担当》

  校庆日:10月26日

  主要院系:20个教学单位

  知名校友:李泽椿、罗德海、高扬、陈睿、刘再德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1个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截至2018年8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截至2018年8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歼-10功臣单位

  本科专业:58个

  大科技新闻: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在蓉问世

  硕士招生电话:028-8596636585966142

  ABC排名:第265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历史沿革

  • 成都气象学校

  短训时期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主要为西南培训气象技术干部,并为西北、中南输送人才,属于军队编制;1月20日,气象干部训练第一期正式开学,招生49人,教员4人,训期5个月。

  1953年9月,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为地方建制。

  1954年12月,根据国务院第七办公室(54)国务农字第七号批复和中央气象局中气办发字第270号文:西南气象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主要负责为西南、西北区培训气象技术干部。

  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气象局长春气象通信干部学校部分并入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中专时期

  1956年6月,根据中央气象局(56)中气人发字第263号文件,经高等教育部批准,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设气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1957年5月,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第一届委员会。

  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四川省气象局代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为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增设农业气象专业。

  1959年9月,根据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9)川办字通知,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直接领导。10月,根据国务院国七恢字271号文件,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重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69)国发文50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党政工作由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建制和业务指导归中央气象局。4-8月,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和湛江气象学校撤销,部分师资、设备并入成都气象学校;根据战备需要,成都气象学校当年恢复短期培训教学工作,为全国培训气象通信报务、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探测人员549名。

  1971年1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71)国发87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仍属中央气象局建制,中央气象局负责计划教学任务、招生、分配、经费、器材等,由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军区领导以省军区领导为主负责党政工作、干部调配、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学校实行党委制设校长、政委执行地专级职权;主要任务为全国气象部门培训气象雷达、通信机务、高空观测和新技术使用等技术骨干,并承担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气象人员的培训;学校定额为600-800人。

  197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军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临时党委。9月,学校恢复中专招生,设气象通信观测专业。

  1974年10月,学校调整专业设置,设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4个专业,学制2年。

  1976年,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专业学制改为3年。

  

  • 四川统计学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成立。

  1950年11月,定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学校第一任校长。

  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该校,更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

  1954年,改由国家统计局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

  1958年8月,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将学校由重庆迁至成都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

  1963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迁至内江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

  198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决定收回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教育部(80)教专字011号文确定其为全国重点中专。

  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决定学校实行国家统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统计局领导为主,由四川省统计局代表省政府协助国家统计局管理的领导体制。

  1983年3月,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签署的cpr/85/p44项目意向书,决定在学校建立“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

  1994年9月,国家教委职教字(1994)10号文件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1月,国家统计局党组批准学校为地、师级单位。

  1999年9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学校启动由内江迁回成都的迁建工程。12月,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51所重点中专中名列第五,文科学校中名列第一。

  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8月,四川统计学校迁建项目竣工,学校从内江整体迁回成都,同时完成并校工作,四川统计学校新校区改建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改革发展

  1978年4月,经国务院国发(1978)68号和教育部(78)教计字第335号批准,成都气象学校改建为成都气象学院,实行中央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央气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设气象通讯、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气象等4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

  1979年,学校增设气象、高空气象两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川委组干(1979)302号文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院临时党委。

  198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1981年3月,经中共成都市委成组发(1981)101号文批准,学校第一届党委、纪委成立。

  1984年7月,学校获得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项目贷款258.2万美元,主要用于计算中心和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室的建设。10月-12月,全国气象系统“苹果Ⅱ计算机师资培训班”在学校成功举行。经国家气象局同意,学校设置气象系,下设气象专业,气象探测系下设气象探测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系下设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原有气象雷达、气象通信专业合并为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

  1985年6月,学校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选举和成立了首届教代会主席团。学校教师王柏钧、张世钧与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经国家气象局批准,学校成立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6月《成都气象学院学报》创刊。

  1987年4月,东亚大气环流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国内的60名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

  1990年5月,受世界气象组织派遣,非洲八国气象考察团到学校访问。11月,全国气象教育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

  1991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署联合培养定向研究生协议。

  1992年,学校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采取部分专业定向招生方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4年11月,经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认可,国家教务考试中心正式授权批准学校建立剑桥信息技术(CIT)培训中心,这是四川省首家CIT培训中心。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参观了学校成果展后说学校实行“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气电结合,以电为主”这条路走对了,还要继续走下去。

  1995年10月,全国气象系统“小型卫星地球站”培训班在学校举行,分多批为气象系统培训了技术人才。

  1996年10月,学校举行建校45周年校庆。11月,国家教委教学评价专家组一行对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工作。

  1997年5月,国家教委通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结论为“合格”。7月,国家教委转发了《专家组对成都气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通过近两年的评建工作,已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8年4月,学校决定筹备成立成都新气象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学校控股、有400多个自然人出资组成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6月,学校成立计算中心。

  1999年8月,经财政部、中国气象局批准学校新气象广告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9月,中国气象局批准,学校“十五”期间本科专业核定数增加为16个。10月,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9950部队教导大队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建立成都气象学院绵阳校区。11月,学校决定,从1999-2000学年开始,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分制。12月,中国气象局同意学校在成都航空港教育园区建设新校区;学校党委会议决定,在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征地300亩建立新校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五年达标”的思路进行建设。

  2000年2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6月,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拓奋进

  2000年7月,学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1年1月,学校决定采用清华大学的新校区建筑设计方案,航空港新校区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全面启动。2月,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3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0月,学校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11月,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批准学校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

  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强风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学术讨论会”在学校召开。9月,学校被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确定为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年级学生中施行选拔军队飞行学员的50所高校之一。9月,第一批2000多名学生由人南校区搬迁进住航空港新校区,标志着航空港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1月,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签署合作培养干部协议,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后备军官的普通高校。4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6月,“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培训基地(成都)”在学校成立。7月,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学校承办的“第八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10月,成都军区决定从2004年9月起依托学校选拔培养国防生。

  2005年12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IT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第一批试点院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展望未来

  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08年,学校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洲几所大学提出并试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并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组长单位。

  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全校所有专业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

  2010年,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

  2011年,学校成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6月,学校举办了第11届CDIO国际组织全球年会。7月,学校计算机硬件、软件科研领域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并取得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16年8月,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10月,学校举行建校65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并召开了“全面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学科建设专题会。

  2017年5月,学校与阿里云、慧科宣布联合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组建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新型示范性大数据学院。这是全国第三所由阿里巴巴与高校联合冠名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学府,是全国第一所同时开展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

  2020年3月,该校申报的“区块链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获批2019年新增审批专业,“供应链管理”获批2019年新增备案专业,均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   。

  2020年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术研究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市级科普和培训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2011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大气遥感研究所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气象环境与健康科学数据与数据服务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医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气象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图形图像与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联合研究平台: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大气探测国际联合实验室、图像与视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成果

  • 服务社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动力学、信号处理、卫星通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

  成信大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中国国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中国海外,其中学校主研的XDPR双极化雷达被美国气象雷达专家Dusan S.Zrnic评论为“世界上首部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双极化雷达”。成信大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第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信大参与研发。此外,该校参与歼10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歼-10功臣单位”称号。

  2015年,成信大控制工程学院蒋涛教授研制出了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ROR,实现了无人自主驾驶,并被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评为“2015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 项目承担&科技获奖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范广洲教授申报的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基金委该类型项目的资助。

  在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申报的“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290万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立足该校、面向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主要刊登电子、电气信息类学科,如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以及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同时刊登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该学报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成信大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78万余册,生均78册,常年订购的中外文纸本期刊800余种;拥有SCI、EV、IEL、ACM、CNKI等中外文二次文献检索、全文数据库等共47个数字文献资源库,其中有85.38万余册电子图书;同时,还自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库;已基本形成以工、理、管、经、文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主,并兼顾其它学科的馆藏体系,其中大气科学类文献资料的特色更加突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大气科学类文献信息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合作交流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篇文章介绍到此结束。

免责声明: 激光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激光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激光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 34 45@qq.com